|
誦讀紅色家書 傳承紅色基因|周恩來致江蘇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并轉中共淮安縣委信时间:2021-07-27 導語: 老一輩革命家的家書,映襯著共產黨人矢志不渝、愛黨、愛國的丹心,凝結著共產黨人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彰顯著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情懷。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勇擔時代賦予的青春責任,從今日起,沙苑農場微信公眾號開設“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欄目,通過接力誦讀紅色家書,重溫百年黨史、緬懷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革命精神。
周恩來一生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大公無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雖身居高位,但從不搞特殊化,從不利用自己的權利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取半點私利,也不允許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利用特殊身份謀取利益,更不讓親屬的家事影響國家的大事。
機關行政黨支部 白宇蕭 大家好,這里是陜西省農墾集團沙苑農場紀委策劃推出的《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欄目》,我是白宇蕭,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1958年6月29日,周恩來致江蘇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并轉中共淮安縣委信。 江蘇淮安是周恩來的出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淮安縣政府幾次想重修周恩來老家的房屋,建立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知道后堅決反對。1958年6月29日,周恩來親自寫信給淮安縣副縣長王汝祥并轉中共淮安縣委,信中寫道:“得知縣人委準備修理我家房屋,我認為萬萬不可,已托辦公室同志從電話中轉告在案。”當時,他的弟媳陶華還住在那里,周恩來提出,“由我寄錢給你們先將屋漏的部分修好,然后將除陶華住的房屋外的全部房院交給公家處理,陶華也不再收房租”,“隨此信附去人民幣五十元,如不夠用,當再補寄”。“在公家接管房院后,我提出兩個請求:一是萬不要再拿這所房屋作為紀念,引人參觀”,“二是如公家無別種需要,最好不使用原住這所房屋的住戶遷移”。“后一個請求,請你們酌辦;前一個請求,無論如何,要求你們答應,否則我將不斷寫信請求,直到你們答應為止”。這封信中,周恩來還提到“我家有一點墳地”,“如淮安提倡平墳,有人認出,請即采用深葬法了之,不必再征求我的意見”。 1960年,中共淮安縣委將周恩來生活過的東邊宅院,作為縣委學習室和兒童圖書室,西邊宅院讓群眾住了進去。5年后,周恩來派侄子回鄉(xiāng)平掉了周家祖塋地,把土地交給當地農民耕種。 之后,周恩來還多次向家人了解淮安老屋的情況,并建議將房子拆掉蓋工廠、學校。1973年,周恩來又聽到有關要維修淮安老屋、開放讓人參觀的反映。同年11月13日,周恩來委托國務院辦公室負責人致電中共淮安縣委,要求調查清楚情況。在聽取匯報后,17日,國務院辦公室負責人再次致電中共淮安縣委,傳達了周恩來的三條指示:“1.不要讓人去參觀;2.不準動員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壞了不準維修,要求把他住過的房子拆掉。”中共淮安縣委照此指示層層傳達。 上一篇誦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下一篇經典家訓品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