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年輕干部的一封信】什么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时间:2023-05-31 【转载】
當下年輕人常說的躺平、躺贏,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奮斗的人生才有幸福,奮斗本身才是幸福,躺下來的人生不可能獲得成功,“這一動不動,恰恰就是一個大錯”(魯迅語)。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意思是通過一個客觀主義的視角,來觀照萬事萬物的變化。把職業看作人在世間的修行,把身邊的人和事看作接引你的善緣,多看多聽多思考,少說少煩少跟風,識人識物識大道,這樣你的每一天都會在有所受益中度過。 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話說的就是六十歲的老人,年輕的時候早懂得一些道理,是為了讓自己更早成熟。人生不同階段,“知道”和“悟道”的層次不一樣,就像蔣捷《虞美人》詞中所說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經過了沉浮起落,閱盡了悲歡離合,人才有資格反思總結,庶幾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在少年和青年時期,還要懂得克制、節制,要特別警惕因為從心所欲而沒有底線、沒有約束的做法。 欲望這個東西,西方人視作洪水猛獸,東方人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更多講的是節制、控制而不是絕對消滅。中庸之道的要義,是保持適度的欲望平衡,恰如其分地實現自己的滿足。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問手下大臣,什么樣的人最快活。別人給出的答案,朱元璋都搖搖頭。這時萬綱說了一句: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為贊許。萬綱這句話道出了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 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敗的雷霆萬鈞之勢,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翻遍二十四史都沒有的反腐態勢,對于普通干部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我想對于你們“90后”“00后”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構建了一個迥異于改革開放初期和新世紀開端的從政環境。一段時間以來,制度不夠健全,社會思潮的多元帶來價值觀混亂,權力面臨著極大的腐蝕機會,被發現的概率不大,懲戒的力度也不夠,導致了鋌而走險的冒險心態和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有的腐敗高官在被查處后還憤憤不平,“某某比我腐敗多了”。如今,這種局面已徹底改觀,動輒得咎成為人內心的一種自覺道德律令,對貪腐和作風問題的零容忍深入人心,腐敗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樣的從政環境,對新一代的你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會有那么多的舒適區和緩沖區。塑造新一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現代文明人格,有可能在你們這一代實現。這種健康、高尚、獨立的人格,不僅對于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意義重大,對于每個年輕人的自我養成,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孟子說要“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隨波逐流迷失本心固然可悲,昧于大勢執迷不悟就更是可憐了。前不久落馬的上海市某鎮拆違辦主任朱某,是1982年出生的年輕干部,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開發區的小干部,不會進入反腐敗的視野之內,所以借著幫企業跑跑腿拿點費用天經地義,當官也不會耽誤發財。這就是昧于大勢而不自知。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你要學會適應嚴的基調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按照理想的公職人員標準來塑造自己。理想和現實,已經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來源:節選自《給年輕干部的21封信》 圖片來自網絡 |
